漂木畫家楊樹森 十月沾美開展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前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先生引薦漂木畫家楊樹森到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1巷5號「沾美藝術庭苑」展出作品,獲得該庭苑陳登壽總經理的首肯與支持,10月1日-31日即將舉行「楊樹森個展」。沾美藝術庭苑位於新生南路三段巷內,係由台大教授宿舍改建,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步行過來大約要15分鐘,日式建築加上庭院,外觀非常幽雅,裏頭溫馨、舒適、明亮的空間,整體文藝氣息濃厚,並不定時更新畫家的展覽。 https://www.cfnews.com.tw/news_Detail.aspx?sn=17668
今年初,毛治國院長(上圖左)輕車簡從,專程前往中山堂前台北梅門防空洞,觀賞由彭美珊、黃昌宏策畫的楊樹森《漂流光》漂木畫跨年展;現場由藝術家親自導覽,行進間,雙方互動熱絡,毛院長對楊樹森以藝術療癒,尋求焦慮時代中的內在平和,憑藉那些斑駁、滄桑的木頭,再現人生風華,深表贊同,主動表示願意再介紹其他的藝術展演場所,提高漂木藝術的能見度。
楊樹森長年踩著滾燙的沙灘,在蔚藍的海邊漫步移動,眼睛不斷地搜尋,每每感受到一塊靜謐的木頭與生命氣息相通,就用盡一切辦法,即使吃盡苦頭也要把木頭帶回家;經清理洗淨,虔敬地在木頭上作畫,讓廢棄無用的木頭,萌生美麗璀璨的畫面。他的漂木創作歷程,始終與自己的血脈氣息相通,也因宗教的信仰走出生命的幽谷,當重拾畫筆的剎那,一幅又一幅廢棄媒材的畫作,瞬間綻放出頹廢後的精彩,把困頓的心靈拉回了正軌。
紀錄片導演陳心怡指出,觀看楊樹森的畫作,被眼前數不清的「臉」給震撼了,而這一張張的臉,都是畫在以為無用的木材之上。這些臉譜,或張眼、或閉眼;或憂鬱、或喜悅;也許是看著你,也有看著遠方,清一色都是女性,都帶著一種最原始且單純的母愛。
楊樹森,1958年出生於金門,高中畢業後,漂洋過海來台就讀中原大學機械系時迷上繪畫,2002年重拾畫筆,全心在漂流木和廢棄媒材上創作。他說:最美的風景是「臉」,在藝術家繪出的臉龐中,可陶染畫中人物的故事與百態。楊樹森將大自然雕琢痕跡的漂流木作為畫布,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作為彩繪圖騰,賦予漂木美麗的生命力,透過日以繼夜的創作強健自己的身心靈,並期望幫助有著類似痛苦的人們走出困境,看見愛與希望。